6月3日,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星期六。
身为安徽省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,潘新兵和往常一样,上午准时出现在会议室,主持召开第18场土地要素保障会商会。
(相关资料图)
会商现场,记者看到,与会代表们面对面,一张席卡、一杯清茶、一份PPT材料,看似不太起眼的布置,却展现了倾听者的恳切和真诚。
“来,都往上坐。”潘新兵简单的开场白,一下子拉近了和企业代表的距离。
会上,安徽华栋山中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丽率先发言,抛出诉求。“目前,我们已与宣州区宛陵林场就土地补偿基本达成一致意见,请求协调加快推进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工作。”
据了解,安徽华栋山中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的设施农用地面积49.33亩,选址合理合规。目前,该项目已取得安徽省林业局《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》,并于今年5月22日,获批设施农用地备案。
因为是乡村振兴项目,时间紧、任务重,当务之急,朱小丽最为迫切的,就是林地补偿协议签订和净地交付。
听明来龙去脉后,宣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宣州区林业事业发展中心、宣州区洪林镇镇政府、宣州区宛陵林场等相关负责人逐一现场答复,不绕弯子,有一说一,在大家的一致会商下,最终明确了责任单位、解决路径和办结时限。
与其说这是一次点对点、面对面的政企会商,不如说是一次实打实、心贴心的纾难解困。如何优化营商环境,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?“周六”会商会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
今年年初,宣城市“新春第一会”颁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“十八条”,“每周六召开民营企业土地要素保障会商会”被提上日程。
会后第二天,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会同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《关于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等项目土地要素保障会商机制的通知》,明确“星期六”定期会商。
发展壮大民营经济,对于宣城而言,有着特殊意义。
要知道,在宣城,民营经济创造了70%的GDP,贡献了80%的税收,提供了90%以上的就业人口。
把民营企业摆在“C”位,高看一眼、厚爱三分,一点也不为过。对于“周六”会商会来说,更是如此。在潘新兵看来,周六常态化的会商机制,一方面体现了对民营企业的态度,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支持民营经济的力度。
“之前,企业有困难要多部门分头‘跑’,自从成立了土地要素保障会商工作办公室之后,等于给企业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。”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途管制科科长江爱青说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方式,不仅畅通了诉求渠道,也拓展了要素保障范围,更打通了为企服务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他告诉记者,从项目审批、核准、备案,到项目用地预审、规划、确权等,会商会已经成为解决民营企业等项目用地堵点、难点、疑点问题的重要路径,提供建设项目“全覆盖”,审批过程“全链条”的土地要素保障服务。
“面对企业呼声,我们主动倾听,即刻就办。”江爱青说的即刻,到底有多快?
今年第一场“周六”会商会上,来自泾县的安徽泰拉尔泵业有限公司就领教了什么是“验收即拿证”。当天上午,会商会远程办公,对企业厂区工程规划核实部分材料实行容缺办理,当天下午,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颁发了《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格证》,并明确不动产登记与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同步发证。
面对面地“聊”,实打实地“办”。
为避免走过场、搞形式,从诉求征集到跟踪办理,再到落实回应,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实行“清单+闭环”的管理机制,持续跟踪问效,限时反馈“答题”。
截至目前,“周六”会商会已连续举办了18场,分批会商研究了46个项目的土地要素保障事项。其中涉及项目备案、不动产权证书办理、建设用地审批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的31个事项已办结,剩余15个项目,正按照敲定的解决路径和办理时限有序推进。
“一场场面对面的会商会,既聊出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举措思路,也传递了政府尊企、重企、护企的鲜明态度。”潘新兵说,营商环境只有更好,没有最好,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批示要求,“持续下去,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要素保障。”
标签: